九三阅兵中的功勋战旗

9月3日,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。上午9时,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。
旗帜,引领方向。旗帜,汇聚力量。战旗,是人民军队的精神图腾,是镌刻着民族抗争史的血色丰碑。80面抗战英模部队荣誉旗帜组成的战旗方队行进在长安街上,承载着历史荣光,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。以下是部分战旗连队的介绍:
1.北上抗日先锋连。1935年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后,面对日军侵华加剧的危机,该连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先锋力量,率先突破国民党军围追堵截,克服恶劣自然环境,沿途宣传抗日主张、动员民众参军,为后续大部队北上开辟道路,用行动践行“抗日救国”誓言。战后,连队被授予“北上抗日先锋连”称号。
2.杨靖宇支队。其前身为杨靖宇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。抗战期间,该部纵横驰骋于长白山区,与日伪军进行了千余次艰苦卓绝的战斗,有力地破坏了日寇“统治东北、进兵中原”的侵略企图。为纪念杨靖宇将军,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将该师改编为杨靖宇支队。
3.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。“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”战旗所属部队为陆军第73集团军某旅“强军精武红四连”,其前身为八路军129师769团3营10连。1937年10月,日军依托阳明堡机场的24架飞机频繁轰炸忻口前线,该连随3营于19日夜涉过滹沱河摸进机场,率先与日军哨兵交火,战士们身绑集束手榴弹爬上敌机,经近1小时激战歼敌百余人、毁伤敌机24架,彻底摧毁日军空中支援据点,极大缓解忻口会战压力。战后,129师授予该连“战斗模范连”称号。
4.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。该连隶属于八路军第120师358旅716团。1937年10月,为配合国民党军正面战场作战,切断日军由大同至忻口的交通运输线,八路军第120师358旅716团在雁门关以南地区设伏。战斗中,716团2营4连等部队英勇出击,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,多次打退日军反扑,共毙伤日军500余人,击毁汽车30余辆,取得了雁门关伏击战的胜利,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,打破了“日军不可战胜”的神话。4连因在战斗中表现突出,被授予“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”荣誉称号。
5.平型关战斗模范连。通常指的是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2营5连,后被授予“平型关大战突击连”荣誉称号。1937年9月,日军企图突破平型关要隘,685团2营5连奉命担任突击队。激战中,弹药用尽,连长曾宪生率领战士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,排长牺牲了班长顶替,班长牺牲了战士接替,全连160多人最后仅剩下30多人,他们以惨烈的牺牲换来了最终的胜利。平型关大捷是全面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场大胜利,5连因作战勇猛,战后被授予“平型关大战突击连”荣誉称号。
6.梁山战斗英雄连。授旗时间为1939年9月,授旗时战斗序列为八路军第115师独立旅1团3营10连,授旗领导机关是八路军第115师。该连前身诞生于1928年5月,为井冈山红军第4军11师31团10连。1939年,在梁山歼灭战中,10连作为八路军第115师独立旅1团3营的一部分,英勇顽强、战功显著,创造了我军在装备劣势情况下,于平原地区全歼日军一个大队的模范战例,为开辟鲁西抗日根据地、开展敌后游击战打开了新局面,战后被授予“梁山战斗英雄连”荣誉称号。
7.黄土岭功臣炮连。该连所属部队为陆军第81集团军某旅炮兵营某连,其前身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炮兵连。1939年11月,在黄土岭战斗中,该连奉命配合步兵部队围歼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,面对日军精锐兵力与严密火力部署,连队官兵凭借精准的炮术,在复杂地形中快速架设火炮,以猛烈且精准的炮火压制敌阵地火力点,尤其在战斗关键阶段,一炮命中日军旅团指挥部,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,打破“日军名将不可战胜”的神话,极大提振了全国抗日军民士气。此战中,连队官兵不惧日军反扑,坚守炮位、持续作战,为黄土岭战斗的胜利奠定重要基础,战后被晋察冀军区授予“黄土岭功臣炮连”荣誉称号。
8.白刃格斗英雄连。该连前身是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1纵队第25团第8连,组建于1938年1月。1940年8月21日,在百团大战的大落坡战斗中,第8连负责保卫团指挥部。寿阳县城的日军为解马首之危,组织一小队人马偷袭大落坡。第8连仓促应战,在连长任尚琮和指导员张万清的带领下,与日军展开白刃格斗。战士们刺刀捅弯了就用枪托砸,枪托砸碎了就用小锹砍,小锹砍断了就用牙齿咬,最终歼灭日军40余人,缴获武器一部,胜利完成保卫团机关的任务,打破了八路军拼刺刀拼不赢日军的神话。1940年11月,八路军总部授予第8连“白刃格斗英雄连”荣誉称号。
9.血战磨河滩钢铁连。授旗时间为1940年8月28日,授旗时战斗序列为晋察冀军区第4分区5团1营1连,其前身为叶挺独立团“模范八连”。1940年秋,在百团大战中,5团1营1连在连长邓仕钧、指导员李彩伍带领下,攻击娘子关车站和日军兵营。战斗中,原本准备回国的700多名日军伤兵投入战斗,1营措手不及,战场压力陡增。随后,1营2连、3连撤出战斗,只留1连继续在车站与敌人周旋,掩护主力部队撤离。1连与数倍于己的日军激战,后转移至磨河滩村,又被日军从东、南、西三面围住。1连官兵凭借顽强的意志,多次打退敌人进攻,最后在天黑后突围,连长邓仕钧身负重伤仍成功带队泅渡回归主力部队。战斗结束后,1连被晋察冀军区授予“血战磨河滩钢铁连”荣誉称号。
10.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。该荣誉称号授予的是八路军总部特务团。1942年11月初,在黄崖洞保卫战中,特务团与敌人浴血奋战8昼夜,毙伤敌1700余人,取得了敌我伤亡八比一的辉煌战果,成为八路军太行区自1940年反扫荡以来的模范战例,八路军总政治部授予其“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”称号。
11.朱德警卫团。又称八路军总部特务团,其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中央军委特务团,是来自井冈山的一支老红军部队。抗战中,跟随八路军前总指挥部驰骋华北战场,担负着保卫总部、执行作战任务、群众间宣传及发展地方武装等任务,参加了反敌“九路围攻”、“百团大战”和“黄崖洞保卫战”等著名战役,威震华北。
12.狼牙山五壮士。“狼牙山五壮士”战旗代表着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1团7连6班,这支部队因1941年9月25日的狼牙山战斗永载史册。当时,为掩护主力部队和当地群众转移,马宝玉、葛振林、宋学义、胡德林、胡福才5名战士主动请缨担任后卫,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。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、扔出最后一颗手榴弹后,他们宁死不屈,毅然砸毁枪支,高呼“中国共产党万岁”“打倒日本帝国主义”纵身跳崖,用生命诠释了军人的忠诚与气节。战后,晋察冀军区为5名烈士追记大功,授予6班“狼牙山五壮士”荣誉称号。
13.叶挺部队。“叶挺部队”的旗帜在国庆70周年大阅兵中光荣通过天安门。该部队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第92团,为纪念新四军军长叶挺等“四八”烈士,1947年8月28日,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司令部、政治部联合发布嘉字第1号命令,授予31旅92团“叶挺部队”荣誉称号。“叶挺部队”在抗日烽火中诞生,在解放战争中成长,先后参加过苏中战役、淮海战役、渡江战役等150余次重大战役战斗,歼敌2万1千余人,凝练出“铁的信念、铁的纪律、铁的作风,当尖兵、打硬仗、拖不垮、打不烂的革命志气”的光荣传统。
14.兴化部队。其前身为江南抗日义勇军,1941年1月编入新四军18旅54团,1942年1月扩编为新四军第6师18旅54团。1945年8月28日深夜至9月1日凌晨,在解放兴化城的战斗中,特务一团浴血奋战,从日伪军手中解放了兴化城,战后被苏中军区授予“兴化部队”荣誉称号,其荣誉旗帜上印有“兴化战役胜利纪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”。
15.群众工作模范队。“群众工作模范队”战旗的典型承载部队是诞生于抗战时期的冀鲁豫军区某团,该部队自组建起便始终践行“军民鱼水情”的革命宗旨。在艰苦的敌后抗战环境中,部队官兵不仅坚守作战岗位,更深入根据地乡村,一边帮群众耕种收割、修缮房屋,解决粮食短缺、农具不足等实际难题,一边通过街头宣讲、编排抗日小戏等方式,向群众普及抗日主张,动员青壮年参军入伍,还组织群众建立自卫队、传递情报,形成“军民携手抗敌”的良好局面。即便在日军“扫荡”、物资极度匮乏时,官兵也严格遵守群众纪律,不拿群众一针一线,甚至将仅有的口粮分给受灾群众,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根据地百姓的衷心拥护与支持。因其在群众工作中表现突出、成效显著,被冀鲁豫军区授予“群众工作模范队”荣誉称号。
16.模范党支部。授旗时间为1941年11月,授旗时战斗序列为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1营3连,授旗领导机关是八路军总部野战政治部。该连诞生于1927年11月的黄麻起义,是我军最早的一批红军连队之一。在长期的战斗中,红3连党支部铸就了“组织无处不在、规矩无时不严、党员无人不硬”的鲜明特色,先后被红四方面军授予“支部是连队堡垒”荣誉称号,被八路军总部野战政治部授予“模范党支部”荣誉称号。
17.铁锤子。“铁锤子”战旗授予的是新四军第二师第四旅第十一团。1941年,在淮南路西大桥攻坚战中,该团在团长吴华夺和政委蔡炳臣的率领下,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,砸烂了敌人号称“乌龟壳”的坚固防线,歼灭了顽敌。战后,新四军二师副师长罗炳辉代表二师将“铁锤子”锦旗授给了11团。
18.金刚钻。授予的是新四军第2师第4旅第10团。1942年4月,第10团承担拔除安徽省定远县西南的杞岗和谢家圩子两个据点的任务。杞岗防御工事坚固,此前我军两次攻打未成功,但第10团于4月21日以突袭转强攻的方式,半小时攻克杞岗,歼敌200余人。7月16日,第10团又采用里应外合的策略,成功拔除谢家圩子据点,全歼守敌300余人。为表彰第10团的突出表现,第2师授予该团“金刚钻”光荣称号。
19.左权独立营。1942年5月25日,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指挥部队向北突围时,于十字岭壮烈牺牲。同年9月18日,中共辽县县委、县政府召开大会,决定把辽县更名为左权县。随后八路军总部授予左权亲自指挥过的辽县子弟兵团“左权独立营”荣誉称号,“左权独立营”战旗由此诞生。在抗日战场上,“左权独立营”的官兵们奋勇杀敌,其十一连(时为八连)12名年轻勇士高喊“革命到底”,连队被授称“黄崖洞勇士连”。解放战争中,全营官兵千里跃进大别山,渡江直取大西南,立下赫赫战功。1952年秋在上甘岭战役中,全营官兵奋力反击,直至恢复全部阵地,十二连24岁战士杨国良一人坚守阵地歼敌百人,战后十二连被授予“上甘岭一等功臣连”称号。
20.“精益求精战无不胜攻无不克”。该战旗所属的是山西工人武装自卫队发展而来的晋绥军区直辖第21团4连。该连组建于1937年9月的山西太原,其前身是工人武装自卫队二大队四中队。在抗战期间,连队历经多场恶战。1938年严村战斗,面对兵力、装备均占优的日军,全连凭借顽强意志,依托地形殊死抵抗,以一个中队兵力顶住2000余名日军一整天的疯狂进攻,毙伤敌数百人,创造防御作战奇迹。1943年9月,日军秋季“扫荡”,连队随团以伏击、袭击等战术抗击,在大小善畔、花子村等地与敌激战7昼夜,歼敌700余人,缴获枪支700余支、子弹3万余发,书写以步枪歼灭陆空配合之敌的光辉战例。1944年,在秋季攻势中,连队连续作战,冲锋在前,拔据点、歼守敌,以过硬战斗作风和辉煌战绩,被晋绥军区授予“精益求精、攻无不克、战无不胜连”称号。
21.刺刀见红连。“刺刀见红连”的荣誉源于部队在战斗中敢打敢拼、近战歼敌的铁血作风,其典型代表为前身为八路军鲁东游击队8支队5中队的“刺杀优胜连”。该连1937年12月诞生于山东寿光牛头镇起义,抗战时期为应对日军白刃战优势,官兵苦练刺杀技能,超三分之二战士能连刺1000枪以上。1943年1月,连队作为主攻突入敌阵地,以刺刀拼杀全歼偷袭日伪军;1944年2月因刺杀技术过硬获鲁中军区“刺杀优胜”战旗。
22.刘老庄连。“刘老庄连”是陆军第82集团军某旅的一支英雄连队,其前身为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2营4连。1943年3月18日,该连在江苏淮阴刘老庄与千余名日伪军展开殊死搏斗,为掩护根据地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,全连82名官兵浴血奋战,连续打退日伪军5次进攻,毙伤敌300余人,最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。战后,新四军三师七旅重新组建第4连,并将其命名为“刘老庄连”。
23.即墨城第一连。该战旗所属部队为原十三团八连。1945年8月26日晚,在解放即墨城的战斗中,十三团八连从西北角突入到城墙下,以刺刀见红闻名的“钢八连”采用高杆炸药打开缺口,突入即墨城,为后续部队打开了通道,战后被胶东军区授予“即墨城第一连”荣誉称号。
“为什么战旗美如画,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。为什么大地春常在。英雄的生命开鲜花。”以下是《英雄赞歌》的词曲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