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省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对接会在京成功举办
链动创新前沿 赋能新质未来
——湖北省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对接会在京成功举办
本报讯(记者 林青)2025年7月16日,北京顺义国展中心W1-4馆内气氛热烈,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期间,一场聚焦“未来产业新赛道”的盛会——湖北省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对接会如期而至。来自政府部门、科研机构、行业协会、全球企业代表及媒体等300余人齐聚一堂,围绕“链动创新前沿,赋能新质未来”主题,共商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大计,为湖北打造全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高地注入强劲动能。
高规格致辞:锚定战略定位,共绘产业蓝图
会议在湖北广播电台主持人陈超的热情开场中拉开帷幕。作为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的重要配套活动,本次对接会得到多方高度关注。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于健龙、湖北省贸促会主任胡中海等领导先后致辞,为产业发展锚定方向。
于健龙在致辞中高度肯定湖北的战略地位:“湖北是‘一带一路’与长江经济带交汇的重要节点,科教资源富集、创新生态完善。本次对接会不仅是湖北融入全球产业链的窗口,更是中国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生动实践。”他透露,本届链博会上,湖北搭建了唯一的“人形机器人展台”,22家鄂企携80余件展品亮相,集中展现完整产业链生态。
胡中海则以“时代所向、禀赋天成、同心同向”三个维度,系统阐述湖北发展人形机器人的优势:作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,湖北拥有“铁水公空”立体交通网络、82位院士领衔的科教资源、光电子信息等“51020”现代产业集群支撑,以及覆盖研发、制造、应用的全周期政策体系。“我们正以‘一年起步、三年见效、五年成势’为目标,打造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湖北高地。”
前沿洞察:院士专家共探产业破局之道
会上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院长刘胜,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等专家学者,从技术、产业、生态等维度展开深度解读,为行业发展提供“智慧指南”。
刘胜以“芯片+AI+制造”多学科交叉为切入点,指出人形机器人是“新质生产力”的典型代表。“湖北在人工智能算法、传感器等领域已跻身全国前列,武汉大学、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为技术攻关提供了‘最强大脑’。”他呼吁深化产学研用融合,推动技术迭代与成果转化。
江磊则以全球视野回溯我国人形机器人三年发展历程:“从‘跑半马’‘上春晚’到灵巧型机器人跻身国际第一梯队,我国已在关键技术、核心部件、整机应用等领域实现突破。”但他也直言,原创技术策源、规模化场景应用、标准体系构建仍是行业痛点。“未来三年,我们需聚焦‘通用人形机器人’研发,打造开源生态,破解‘卡脖子’难题。”
产业推介:武汉“硬核”实力与政策红利释放
作为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核心承载地,武汉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巴怡、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董事长李正祥分别从“城市生态”与“平台载体”角度,向全球企业抛出“橄榄枝”。
巴怡以“资源富集、实力雄厚、空间广阔”总结武汉优势:全市已集聚50余家重点企业,覆盖整机、芯片、传感器等全产业链;武汉大学、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开设机器人工程专业,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(全国面积最大、场景最丰富)提供“训练-数据-应用”全链条服务。“我们出台《加快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(2025-2027)》,对创新中心最高补贴1000万元,对整机企业研发最高支持6000万元,目标2027年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。”
李正祥则重点推介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与产业园:“创新中心建成动作训练场(14个真实场景)、数据采集场、应用实践场等四大功能区,实现从数据采集到模型训练的全流程开源;产业园位于东湖科学城核心区,64万平方米空间配套酒店、公寓、商业等设施,政策覆盖研发投入、场景开放、整机销售等全周期,最高支持5亿元重大项目。”
此外,湖北荆楚人形机器人有限公司、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也现场“秀肌肉”:荆楚机器人推出谐波滚柱丝杠驱动的工业机器人、磁控灵巧手等产品;银河通用发布基于具身智能大模型的G1机器人,实现透明/暗光场景精准抓取,已落地智能零售、汽车工厂等场景,获11亿元单轮融资。
成果落地:新品发布与战略合作开启产业新篇
会议现场,光谷东智(湖北)具身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发布首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“光子”,聚焦展厅讲解、商超导览等场景,未来将拓展政务、工业、养老领域;湖北科峰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推出高性能中空旋转关节模组(冲击寿命10万次、扭矩密度130Nm/kg)与反转式行星滚柱丝杠(峰值负载15000N、低噪音),覆盖人形机器人关节、灵巧手等关键部位,已实现量产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联盟、浙江省机器人产业发展协会、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、中关村融智特种机器人产业联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约定在技术研发、市场拓展、人才交流等领域深度协同,推动产业生态共建。
从“链博会”到“新质未来”
此外,参会嘉宾移步湖北人形机器人专题展区(E4馆-C10展位),现场体验“光子”机器人的智能交互、核心零部件的精密性能。这场跨越北京的产业之约,不仅展示了湖北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“硬核”实力,更搭建了全球资源对接的“软性”桥梁。
正如胡中海所言:“湖北将以此次对接会为契机,持续优化政策环境、拓展应用场景、深化国际合作,让人形机器人成为中部崛起的‘新引擎’。”未来,随着技术突破、场景落地与生态完善,湖北有望在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版图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,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“湖北样本”。
责任编辑 许晓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