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部门解读四中全会精神 擘画“十五五”新篇

本报讯:10月24日,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,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。中央政策研究室、中央财办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科技部、商务部、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详解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。
明确“十五五”七大目标
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在发布会上说,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最重要的成果,是审议通过了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》(以下简称《建议》)。
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、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介绍,《建议》明确“十五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,主要包括七个方面:一是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,二是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,三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,四是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,五是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,六是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,七是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。
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
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、主任郑栅洁表示,大国经济都是内需为主导,市场是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,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依托。《建议》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,部署了三方面重点任务,要把握好“拓展增量、提升效益、畅通循环”这三个关键。
一是拓展增量。我国扩大内需既有空间,又有潜力。《建议》提出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、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,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,扩大服务消费,推动商品消费扩容升级;保持投资合理增长,高质量推进“两重”项目建设,实施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,完善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等举措,这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,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向上向好。
二是提升效益。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规模已达到50万亿元,但惠民生、补短板、育动能等任务还很重,必须把“钱”特别是政府资金更好地用在发展紧要处,花在群众生活上。对此,《建议》提出优化政府投资结构,提高民生类政府投资比重,统筹用好各类政府投资,加强政府投资全过程管理等举措,将更好地发挥政府投资的撬动作用,不断增进投资的综合效益。
三是畅通循环。有了统一大市场,才能畅通大循环。我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已从过去的328项减到目前的106项,4200多件阻碍要素流动的政策举措得到清理,但还有不少堵点和卡点。对此,《建议》提出统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,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,规范地方政府经济促进行为,统一市场监管执法,综合整治“内卷式”竞争等举措,将更加有力有效地破除各种市场障碍,充分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红利。
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
“面向未来五年,《建议》提出,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。”科技部党组书记、部长阴和俊表示,“十五五”时期,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,统筹教育强国、科技强国、人才强国建设,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,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,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。
为实现上述目标,《建议》从四方面作出部署:一是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;二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;三是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;四是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。
阴和俊还表示,“十五五”时期,科技部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加快部署推进重大科技创新任务,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,为发展新质生产力、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。具体从四个方面着力推动:
一是持续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。统筹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,加快布局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,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基础研究,强化关键共性技术、前沿引领技术、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,加强科技基础条件自主保障,推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联动,加快产出一批重大标志性、原创性成果。
二是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。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,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无缝对接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、人工智能等领域培育壮大一批新兴产业,在量子科技、生物科技等领域布局建设未来产业,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制高点,积极运用数智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推动产业向智能化、绿色化、融合化转型。
三是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。加强政策统筹,促进科技与财税、金融、产业、教育、人才高效协同。健全重大科技任务组织机制,推动科技力量、创新资源、人才队伍体系化、建制化、协同化。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,加快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。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资产单列管理改革。建立科技创新、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。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系。
四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。加强对地方科技创新和产业布局的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,引导地方立足资源禀赋锻造科技长板和产业特色,实现差异化发展。加强跨区域创新协同和产业协作,打造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。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大胆探索、先行先试,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和产业科技创新高地。
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
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、主任雷海潮表示,《建议》明确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,健全健康促进的政策制度体系,提升爱国卫生运动的成效,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和人民健康水平。
“全面转向以健康为中心,让群众少得病、更加健康。”雷海潮表示,“十五五”期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将在现有基础上再增一岁。为实现这一目标,需将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,强化以健康促进为导向的部门协同和高效服务监管,大力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,积极发展家庭医生服务,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宣介,逐步提升居民健康素养。同时,以心脑血管疾病、癌症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、糖尿病等慢性病作为攻关和突破的重点,健全早筛早诊早治早康复的服务体系,强化多病同防同治,进一步提升健康产出的效率和效果。进一步推进医疗、医保、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机制,推动分级诊疗取得更显著进展。
对于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方面,雷海潮表示,要重点围绕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、推动“老有所养”“老有所为”展开工作。在生育支持领域,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政策,发挥育儿补贴、个税抵扣等政策的综合作用,深入开展托育服务补助示范试点,发展普惠托育和托幼一体化服务,有效降低家庭的生育养育教育成本。
在养老服务方面,健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机制。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。发展医养结合服务。推行长期护理保险,健全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护体系,扩大康复护理和安宁疗护的服务供给。同时,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,优化就业、社保等方面的年龄限制政策,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,发展银发经济。
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大机遇
商务部党组书记、部长王文涛表示,四中全会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了专章部署,体现了党中央对开放工作的高度重视,释放了中国坚持开放合作、互利共赢的强烈信号。
他进一步介绍,关于“十五五”时期开放工作,《建议》从四方面作了重要部署:一是积极扩大自主开放;二是推动贸易创新发展;三是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;四是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。
对于“十五五”时期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吸引外资的安排,王文涛作了重点阐述。他指出,下一步,在开放和引资方面,我国都不搞损人利己、零和博弈,而是互利共赢、共同发展,主要从两个方面发力:
一方面,要把中国大市场优势充分发挥出来。中国现有14亿多人口,未来十多年中等收入群体将超过8亿,市场潜力巨大。
“我们将大力提振消费,打造‘购在中国’品牌,让商品和服务消费都‘火’起来;我们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促进人工智能、生物科技、新能源等产业发展,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创新的试验场、应用场、利润场;我们将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,坚持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方向,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。许多跨国公司告诉我们,‘投资中国不是可选项,而是必选项’。”王文涛说。
另一方面,要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大机遇。“外企不是外来客,而是一家人”,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也是外企的机遇。比如,我国实施的以旧换新,以汽车为例,全面落实国民待遇,外资品牌销量占了汽车以旧换新的1/3。我国将按照“宜早不宜迟、宜快不宜慢”的要求,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。
王文涛还透露,服务业是接下来开放的重点,要扩大增值电信、生物技术、外商独资医院等开放试点,有序扩大教育、文化领域自主开放。商务部将持续优化服务,办好外企圆桌会,把企业的“需求清单”变成我们的“服务清单”,擦亮“投资中国”品牌,让外资企业愿意来、留得住、发展好,共享中国发展新机遇。
转自 新华社
责任编辑 田荣哲
审核 许晓宇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