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海岔路镇十月种水稻:常识之失还是决策之误?
编者按:
近日,宁海县岔路镇十月份种植水稻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。这一违背农时常识的行为,不仅造成数十万元财政资金打水漂,更折射出基层决策中的深层问题。根据宁海县农业农村局公开信息,该县水稻种植最晚需在立秋日(8月8日左右)完成,而岔路镇在10月种植水稻,实属罕见。更令人费解的是,镇政府还专门投入十多万元打井灌溉,最终却颗粒无收,纳税人血汗钱付诸东流。
这一事件并非孤例。宁海县近年来在耕地保护与农业管理中,已建立“田长制”和数字化监管平台
1,但为何仍出现如此荒谬的决策?从背景看,2022年宁海获评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。
2,但制种产业对基础设施和科技支持要求极高,若基层执行脱离实际,反而可能适得其反。岔路镇的行为,是否与对农时规律缺乏敬畏有关?抑或是考核压力下的盲目冒进?
此事背后,责任归属亟待厘清。根据宁海县耕地保护政策,乡镇政府需承担耕地用途管制责任
3,但此次决策显然未遵循科学规律。我们呼吁相关部门彻查此事,既为纳税人追责,更为避免类似“常识性错误”重演。毕竟,农业关乎粮食安全,容不得半点任性。

 
创建时间:2025-10-29 22:21
넶浏览量:529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