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文岭:中秋及月饼

赵文岭:中秋月饼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每逢佳节精神爽,中秋佳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,举国上下,家家户户,合家团聚,美满幸福,欢度这月圆之日。

img1

下午五点钟,孙子放学回家,便兴高采烈的对我说:“爷爷,今天是什么节日?”我毫不迟疑的说:“今天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——中秋佳节呀!”孙子又说:“爷爷、今天我们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,让同学每人写一篇小笔头,内容是中秋的来历”我听后就说:“那你就写呗!”孙子又说:“我不知道中秋节的来历,爷爷你给我讲一讲吧!”我说:“中秋节的来历我也说不上来,但是我能给你讲与中秋节有关的月饼的来历吧!”我停顿了一下,又接着说“我先给你讲月饼的来历,然后再查有关资料在说中秋节的来历”孙子说:“行,你先讲一讲月饼的来历吧”我又向孙子要求说:“我给讲可以,只讲一遍,你要记住故事的大意,然后自己在发挥去写”孙子说:“好,那你就讲吧!”我深思片刻,首先讲起了“月饼的来历”的故事是怎么来的:

那是在几十年前,爷爷像你这么大小的童年时代,在咱们的老家冀南平原,黑龙港区域,老漳河畔的偏僻的农村里,在那时候乡村的文化生活很单调,那时根本没电视,生活好的买个收音机,听听新闻和戏曲,半年也看不上场电影,过年过节唱回戏,三乡五里的都跑去看,平时就是利用晚上业余时间摸着黑,老少爷们凑在一起,有的坐在地上,有的躺在地上听老人们讲民间的故事,那时讲的大多是古代的,像讲清官的:有包公案,彭公案、施公案等,像忠良的:杨家将、岳家军,薛家将等,还有西游记、红楼梦,水浒传,响马传等,还有一些记载民间人和事的传说故事,如很早以前老人活到六十岁不死就得活埋,后来为什么不活埋了呢?又如庙的来历等,月饼的来历就是那时听到的,别看这些年了,但这些故事在我脑海里记忆犹新,历历在目,,下面我给你讲“月饼的来历”这个故事,这个故事还有一个名字叫“八月十五杀鞑子”。

在很早很早以前,有一个邻国我们称为鞑子,侵略了我们国家,他们入侵后是烧,杀,抢无恶不作,人们既无政治权利更无自由的生活权利,我国人民虽然多次起来反抗想赶走凶恶的侵略者,但都因不统一,心不齐,屡次反抗屡次失败,都被鞑子镇压下去了,中华儿女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,不知有多少英雄儿女死在鞑子的刀枪之下;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,后人为了继承前人的意志吸取了前辈的教训,有一位有志之士想出了让全国人民统一行动的办法,统一行动起来赶走侵略者,这就是民间传说的“八月十五杀鞑子”其具体的做法是:有志之士用面粉做了一种食品,把写有“八月十五日全国人民行动起来赶走鞑子的字样”包在食品内发往全国各地,各地人民见此通知后都积极行动起来做好战斗准备,八月十五那天全国人民统一起来向鞑子发起了进攻,“功夫不负有心人”由于全国人民的统一行动,再加上各族人民团结一致,同心协力共向鞑子开战,势不可挡的攻势打败了侵略者——鞑子,人们获得了自由,人们为了纪念这一食品的伟大意义,再因当日是月圆之时,也是丰收即将来临之季,故有人把这一食品内加入各种作料供人们使用,便取名“月饼”世俗至今;这就是“月饼”的来历。

中秋月饼团圆月饼图片下载

讲完故事回到家里,老伴已把丰盛的晚餐做好,因各种原因孩子们不能来团聚,只好我和老伴,孙子共用了圆月之餐。

饭后不容休息。孙子就督促我查找资料,无奈我就把自己积攒的各种书刊翻了一遍。然后又从网上查找,把各种资料汇在一起就形成了“中秋节”,的来历,大意是:在我国每年八月十五也就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佳节——“中秋节”时。按照我国的季节之分,农历八月居秋季之中,所以称“仲秋”,十五日这天又居“仲秋之中”所以八月十五日这天就称“中秋”“月到中秋分外明”;金秋八月,天高云淡,气爽,中秋的月亮悬空高照,更显得格外明亮,更显得圆满,格外宜人。从古到近人们就有八月十五赏月的风俗;开始是有钱有势的人,文人墨客的爱好,后来逐渐成为人民大众传统风俗。由于中秋正值农民秋收的黄金季节,圆满的明月又象征团员,人们便称作是“吉祥美好幸福的含义”久而久之便成为人们喜庆丰收和美满的团员之日。中秋佳节人们单独赏月是比较乏味,还需用点食品边赏月边吃,这食品作坊根据月圆之时,其形取月之圆,其馅因是秋高气爽大好季节取尽味之美,寄托着人们幸福的情思和美好的祝福,这食品人们便取名“月饼”因此,每到八月十五日以前一些作坊做月饼供人们赏月之用。这就是“中秋”“月饼”的来历

信息来源:澳门法治报

责任编辑:陈龙狮

 

  

创建时间:2025-10-06 18:16
热点文章
浏览量:5120
首页    专家普法    赵文岭:中秋及月饼